
產前產後注意事項
請根據您的情況諮詢醫生

注意事項 - 第29至35周
1. 懷孕中後期的不適
- 大部分不適屬短暫性,媽媽不必感到驚慌 徬徨1
- 媽媽可保持即將迎接寶寶的心情,爸爸亦要給予關懷與安慰
2. 用藥1
- 藥物可經胎盤傳輸到胎兒的血液裡,應諮詢醫生方可服用
- 部分香薰精油並不適合懷孕期間使用,可向醫護人員查詢
3. 抽筋與酸痛1
- 勤做產前運動
- 注意站姿及坐姿,保持脊骨挺直
- 睡覺時側臥並用小枕頭墊着腰部
- 物理治療及配戴托腹帶可減低不適
- 小腿抽筋可以通過簡單伸展動作紓緩,先伸直腳,再把腳趾翹向天
4. 靜脈曲張1
- 避免長時間站立、交疊雙腿的坐姿及穿着高跟鞋
- 坐下時及睡眠時墊高雙腳
- 多做腳部運動,有助血液循環
- 可在早上起牀前穿上漸壓彈性襪,防止血液集中在腳上,讓血液更易流到心臟
5. 痔瘡1
- 通常在生產後數月慢慢減退,如有大量出血的情況,應諮詢醫生
- 可塗上醫生處方的外用藥膏紓緩疼痛
- 攝取足夠水份及進食高纖維的食品,有助防止便秘
6. 皮膚問題 - 發癢紅疹1
- 通常在生產後數月慢慢減退,如因懷孕期間荷爾蒙改變而出現痕癢、紅疹,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媽媽和嬰兒都沒有負面影響,絕大部分會於生產後的數周內逐漸消失
- 避免搔癢,以防情況惡化,甚至導致皮膚發炎
- 沐浴時避免水温過熱、過分洗刷和使用過多肥皂或沐浴液
- 穿鬆身、綿質的衣服
- 塗上適量的潤膚霜
- 如出現水疱、嚴重而持續的痕癢、發燒、黃疸(皮膚及眼白轉黃色)、小便異常深色、關節痛等症狀,可能與肝病或妊娠併發症有關,須立刻就醫
7. 皮膚問題 - 暗瘡1
- 保持皮膚清潔
- 避免進食辛辣及刺激的食物,情況嚴重時應諮詢醫生,以免錯服或外用服影響胎兒的治暗瘡藥
醫療服務
政府產前護理計劃 - 覆診服務• 每二至四個星期檢查一次2• 私家醫生會根據您的需要安排覆診服務

注意事項 - 第36周
- 不規律的子宮收縮是生產前正常的現象3, 應盡量保持鎮定
- 如痛楚頻密、有規律、加劇或伴隨其他生 產跡象,應盡快聯絡醫生或出發到醫院3

注意事項 - 第37周
- 胎兒完全發展成熟,分娩陣痛隨時出現3,除了爸爸外,媽媽亦可通知相熟親友陪伴照應
- 作動的徵兆包括持續有規律的陣痛、見紅 和穿水,孕婦應保持鎮定,立刻坐下或躺下,並盡快安排救護車接送到醫院2
醫療服務
政府產前護理計劃 - 覆診服務• 每一至二個星期檢查一次2• 私家醫生會根據您的需要安排覆診服務
請根據您及寶寶的情況諮詢醫生

注意事項 - 初生
1. 自然分娩的媽媽4
- 可用花灑洗澡和洗頭,洗頭後盡快吹乾,避免着涼
- 每次大小便後應用清水清潔傷口,再用衛生巾抹乾
- 視乎惡露流量更換衛生巾
2. 剖腹分娩的媽媽4
- 產後數天盡量不要弄濕傷口,可使用毛巾潔淨身體,等待醫生在傷口蓋上防水膠布後,便可如常洗澡
- 每次大小便後沖洗下身,防止尿道炎
- 留意傷口癒合情況,如果發燒或發現傷口滲出帶有異味的液體、紅腫、熱及痛等,應盡快去看醫生
3. 產後運動4
- 自然分娩的媽媽於生產後翌日可以做產後運動,有助肌肉、關節及子宮回復正常
- 剖腹分娩的媽媽要第四天才可以進行運動,避免提重物
醫療服務*^
母嬰健康院5:• 卡介苗• 乙型肝炎疫苗(第一次)

注意事項 - 1個月
1. 惡露4
- 生產後幾天會特別多,在第一個月內,顏色會由鮮紅色轉變為啡色及黃色,流量亦會漸漸減少
- 如果惡露停止後突然有大量鮮血流出,可能是產後第一次月事來臨,媽媽可以放心
- 這個月內,如果流量持續沒有減少,而且顏色維持鮮紅色及帶有異味,應盡快去看醫生
2. 產後情緒變化4
- 媽媽產後疲累,加上學習照顧寶寶的壓力大,家人應給予鼓勵渡過難關
- 如果六個星期後媽媽仍無故哭泣、無胃口、失眠、對其他事物提不起興趣、脾氣暴躁等,就需要尋求心理輔導或婦產科醫生的專業意見
3. 哺乳期的飲食要訣4,7
- 食物要多樣化,每天額外攝取 500 卡路里
- 選全穀類食物,多吃蔬果,略增加肉類、魚類及蛋類份量
- 多吃碘質豐富的海產及鈣質豐富的食物
- 多攝取水份,多喝木瓜魚湯及奶類飲品可以幫助增加奶水
- 遠離咖啡、濃茶、含咖啡因的飲品及煙酒
- 服用補品前,應先諮詢註冊中醫
4. 預約辦理出生登記8
- 寶寶出生 42 天內必須辦理其出生登記, 可上政府網頁進行網上預約
醫療服務
母嬰健康院5:• 乙型肝炎疫苗(第二次)(如接種六合一混合疫苗則無需接種,詳情請向醫生查詢)6

注意事項 - 2個月
- 媽媽可以在產後的六星期到母嬰健康院接 受檢查,讓醫生確定你的身體是否完全復 原,屆時可向醫生及護士查詢產後的身體問題9
醫療服務
母嬰健康院5:• 四合一混合疫苗 (第一次)#• 肺炎球菌疫苗 (第一次)私家醫生:•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(第一次)##,10,11• 五合一或六合一混合疫苗 (第一次)###,12•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(第一次)13(如接種五/ 六合一混合疫苗則無需接種,詳情請向醫生查詢)

注意事項 - 4個月
- 寶寶在四個月開始會嘗試伸手抓東西及翻身,父母應避免讓寶寶跌倒或觸及危險物品14
醫療服務
母嬰健康院5:• 四合一混合疫苗 (第二次)#• 肺炎球菌疫苗 (第二次)私家醫生:•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 (第二次)##,10,11• 五合一或六合一混合疫苗 (第二次)###,12•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(第二次)13(如接種五/六合一混合疫苗則無需接種,詳情請向醫生查詢)

注意事項 - 6個月
- 大部分寶寶開始能左右翻身、自行坐起、站立等15,父母應時刻留意,慎防家居意外14